欢迎访问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官方网站。
敦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长城魂·中国梦·敦煌情图文展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2-21 11:36

长城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是中华民族林立于世界的精神标志,浓缩着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爱我中华,筑我长城。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明确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当前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正深入推进,广大飞天儿女激情昂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的敦煌篇章不懈努力。为此我馆特举办《长城魂·中国梦·敦煌情》图文展。

敦煌汉长城概览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是我国和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敦煌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位于敦煌市区西、北、东戈壁上。东起豁壁墩、东碱墩与瓜州汉长城相连,由东向西沿疏勒河南岸,蜿蜒起伏,经东泉、条湖子东墩、河仓城、西泉西墩、盐池墩、哈拉淖尔、玉门关、马圈湾、后坑子、吐豁洛、天桥墩、广昌燧、湾腰湖······正西直入盐泽(罗布泊)。长城主线有烽燧98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敦煌汉长城及烽燧在隔绝羌胡、断匈奴右臂,捍卫汉王朝国家安全、保证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等诸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一、敦煌汉长城烽燧

敦煌汉长城及烽燧的设置依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高起的风蚀台地修建烽燧以瞭望和守御,同时凭借疏勒河、东条湖子、北园湖、洋水海子、盐池湾、墩子湾等水域作为天险,与人工修筑的长城边墙共同形成一道防御的边界。 

      (一)汉代烽火制度简表

汉代烽火信号

敌情

时间

信号

备注

举烽

举苣火

举积薪

夜即闻虏及马声,若日旦入时,见虏在塞外

一(?)烽


毋燔薪



一苣火

毋燔薪

望见虏在塞外,10人以上者

二烽


一积薪

须扬


二苣火

一积薪

望见虏入塞,1人以上者

二烽


一积薪



二苣火

一积薪

望见虏入塞,1000人以上者

三(?)烽


二积薪



三(?)苣火

二积薪

虏攻亭障,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者

三烽


二(?)积薪



三苣火

二(?)积薪


虏攻亭障,1000人以上者

三(?)烽


三积薪



三(?)苣火

三积薪


虏守亭障,不得下燔积薪者

亭上烽





离合苣火


    

(二)汉代烽火制度

时间

信号

坞上表

积薪

亭上烽

苣火

积薪

离合苣火



标志

表帜

烟火

器具

以烽竽、鹿卢、烽索等构成烽架,升举赤缯缯制作的表帜。

芦苇、芨芨草、红柳、胡杨等的堆积

芦苇、芨芨草等捆扎的苣,燃烧后竖置于椽上

芦苇、芨芨草、红柳、胡杨等的堆积

芦苇、芨芨草等捆扎的苣,以两苣燃烧着时离时合。


部位

地上

坞墙上

障坞墙上

望楼上

坞墙上

障坞墙上

坞墙上



 

(三)汉长城的管理

 汉长城沿线的亭、障、燧、关隘、仓城,汉王朝都派兵驻守,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边关军事行政管理制度。在汉代,郡守即是边塞最高军事长官,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敦煌郡守下设4个都尉,是长城屯戍的指挥机构,以统辖长城各段防御系统。以具体负责某段塞垣的候望警备事宜。

关、关城对过往人群有严格的管押制度,必须持有证件方可以出入,为此还设重兵把守。传是通过关城时需要出示的证明文书,是西汉最常见的身份证明文书之一,一般为木质,上书写证明身份的内容,外加封泥。还有一种通关证明——符,一半置于官府,一半边置于关城,出关办公之人合二为一方可通关,有的符上明确通关人员身份及相关证明,有的没有,符的使用较为严格。

敦煌汉代长城军事系统表

 

微信.png

      烽燧照片:

图片2.png

清水沟烽燧


图片3.png 

臭墩子烽燧

 

图片7.png 

冰草湖西墩

 

图片8.png 

步昌燧


图片9.png 

仓亭燧


图片10.png

崔木土沟墩


图片11.png

大坡墩


图片12.png 

东碱墩

 

图片13.png 

墩墩山烽燧


图片14.png 

墩子湾墩


图片15.png 

二十里大墩


图片16.png 

富昌燧


图片17.png 

高望燧

 

图片18.png 

广昌燧


 图片19.png  

广武燧

 

图片20.png 

海子湾东石墩

 

图片21.png 

碱墩


图片22.png 

卡子墩

 

图片23.png 

马迷兔墩

 

图片24.png 

南湖二墩

 

 图片25.png 

南湖头墩

 

 图片26.png 

牛头墩


 图片27.png

  牛涎水墩


 图片28.png 

青堆燧

 

图片29.png 

清水沟东墩


图片30.png

清水沟墩


 图片31.png 

清水沟南墩

 

图片32.png 

山阙峰烽燧

  

图片33.png

四墩窑一号墩


 图片34.png

四墩窑二号墩

 

图片35.png 

四墩窑五号墩


 

 

敦煌汉长城墙体

图片45.png 

敦煌汉长城当谷隧段近景


 图片46.png 

广汉燧长城



 图片47.png

显明燧长城


图片48.png 

牛头墩东北长城

 

 

二、两关的设立

(一)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马鬃山相望,南与阿尔金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沿约150公里。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遗址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各类型遗存包括:2 座城址、20 座烽燧和18 段长城边墙遗址。   

玉门关遗址保存了见证汉代交通与防御保障体系的整体格局;保存了遗址的历史环境与地貌特征,包括戈壁、荒漠湿地湖滩、河流泉水等环境要素;保存了各种类型遗存要素的格局、方位、规模、材料等特征,真实地传递着汉代边疆防御、屯田戍边、交通要隘、中西文化交流等历史信息。千年雄关,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昌盛和中西交通的繁荣,谱写了我国古代历史不朽的诗篇。

     玉门关遗存编号表

    图片49.png




Copyright © 2019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敦煌市大景区管理中心开发
备案号:陇ICP备190003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