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官方网站。
敦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敦煌人祭祀的形式和内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2-11 11:24

        在我们王氏族人里,人们一代带着一代,年复一年跟着父辈们每年都进行着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为使这些祭祀过程不息地传延,现将每个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年三十祭祀   年三十的晚上做好年夜饭之后,首先必须“请神”(祭祖宗)。在太阳落山、天麻麻黑的时候,全家人带上烟、酒、茶水、纸钱和各种菜肴吃食等到室外空地或马路上叩头烧纸,恭请祖宗回到家里过年。室外烧纸结束回家后,在祖宗的牌位前放上供品,焚香跪拜、祈祷后,才能开始吃饭。
        清明节上坟   农历四月初五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俗称“上坟”。按照敦煌的习俗,有“早清明,晚寒食”一说。所谓早,就是在中午12点前,并非像有些地方提前几天。上坟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先将供品供奉在亲人墓前,并在坟堆上培上新土,叫“攒坟”。攒坟后要在坟头上面压上坟头纸,再将祭奠的纸钱点燃,将祭品打散在火堆里,跪拜叩头行礼,基本仪式结束,最后在坟地吃掉剩余祭品回家。
        七月十五上坟    农历七月十五,也叫“鬼节”。每逢七月十五,人们纷纷带上祭品到坟上祭祀祖宗,形式和规模同清明节相仿。但这次上坟所不同的是不在坟头上添土,只是以烧纸祭拜为主。
        十月一祭祀   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与清明节、鬼节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初期,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逝者的防冷需要,因此,人们在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品外,还要焚烧一种不可缺少的物品——冥衣。现在随着物质不断丰富,人们认为阴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多烧些纸钱,一般不再做冥衣。其祭祀的形式与年三十相似,也是备好祭品,待天麻麻黑的时候,全家人到室外空地或马路边烧纸跪拜。之所以在晚上进行,可能就是“晚寒食”的寓意吧。十月一祭祀不上坟地。
        另外,敦煌还有个习俗,人去世后一般在家停放三天。如有子女、亲朋在外地因受归期的限制,也可停放五天或七天。第一天是亲戚朋友帮忙布置灵堂、请客。请客时孝子头顶孝布,手拿丧棒由亲朋引领前往亲朋好友家叩头行礼。恭请其参加葬礼。第二天白天。逝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奠纸吊唁,下午五六点开追悼会缅怀逝者。到了晚上,据说是为了让逝者不再留恋人世间并能找到去阴间的路,要举行“出纸”活动,请一年长者带领逝者的子女亲属边走边打锣,各人呼着对死者的“称谓”,叫“上纸来,上纸来”,之后留几个亲朋好友守夜。第三天凌晨四五点前在灵堂由一长者将准备好的祭品放入棺木,由逝者的女儿为逝者洗脸之后盖棺。抬棺木时由逝者的长子抬头、次子抬脚,一路上遇桥放炮喊话。一般讲究在太阳出来之前下葬。之后有两次上坟烧纸,一是第三天的“攒山”,亲人们带上铁锨,给新坟上添土,然后烧纸;二是一百天时上坟烧“百日”纸。如果有“犯七”之说(即逝者去世这一天逢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日),从去世当天起每七天为一个“期”,共七期,每一期都要到坟上去烧一次纸。百日烧纸过后,各种祭祀均与祭祖同步进行。但是,当年去世下葬的称为“新坟”,在这三年内的祭祀都要在约定时间内提前一天进行。另外,凡家距坟地较远的亲属不能如期上坟的,可在当天晚上到室外烧纸祭奠。
 

Copyright © 2019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敦煌市大景区管理中心开发
备案号:陇ICP备190003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