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官方网站。
敦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治沙规划

作者: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发布时间:2019-02-13 09:30

     第一节 规划目标和指导原则

     1. 规划目标

      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风沙防治措施,在20年之内,恢复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原有的特殊流场,彻底解决令人担忧的沙山合围月牙泉之势,保护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沙山抱泉,泉映沙山”,“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旷世美景,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景区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景区与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 规划原则

      本规划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以实际观测事实与分析为依据,尊重自然规律;
      以自然之力还其治其害,并辅助必要的和适当的工程措施;
      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风景区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兼顾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整体规划,分步论证,谨慎实施,以防止多重效应下导致的不可恢复性,甚至是毁灭性的负面效应。
      协调规划,在《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8-2025》前提下进行治沙规划。

     第二节 具体规划

     1. 近期规划(2011年~2015年)

      为加快和完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议成立鸣沙山月牙泉环境保护研究所,负责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独立开展或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开展鸣沙山月牙泉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研究工作。
      在月泉阁南侧修筑流线型导沙墙,一方面促进南沙山坡脚的风沙输移,另一方面可有效阻挡因风携带和人为滑沙而导致南沙山坡脚前移。
      改造月泉阁建筑群,增加其东西向透风度,有效缓解月泉阁西侧南沙山北坡的严重积沙。 
      适度开放北沙山,通过游客攀爬滑沙逐步改变并恢复北沙山迎泉坡的坡面形态。
      修复北沙山东南臂,使其对进入大泉湾的气流起到原有的合理分流,从而有效缓解北沙山迎泉坡的加积性“前移”和大泉湾西部积沙,有效遏制南沙山迎泉坡向泉内移动。建议对比上世纪60年代与目前北沙山东南臂形态特征,在沙脊线设立上高下低的阻沙栅栏,并人工搬运外围粗沙物质堆积于栅栏两侧,修复北沙山东南臂形态,使之于上世纪60年代形态一致。
      适当增加对月牙泉的输水量,提高水位和扩大水域面积,以抬高大泉湾内的地势,逐渐恢复原有的气流分流机制,减少向西和西北的风量,而增加向西南的风量,有效缓解北沙山迎泉坡的加积性“前移”和大泉湾西部积沙,有效遏制南沙山北移趋势。同时可加强月牙泉与沙山之间的局地环流,进而加大大泉湾内的风沙输移量。
      改造小泉湾的下垫面,使之充分发挥防沙导风作用。建议拆除地上建筑物,或将其改为流线型或通风型,砍除高大乔木和紧密型灌木林,进而增强导风作用,改植疏透性较好的低矮灌草,改变垂直于主导风向的建筑物成平行风向,保持小泉湾的防沙功能。
      在景区外围,包括北沙山和东部戈壁低矮沙丘区外围设立宽500~1000m的两级缓冲带,见图7.1。一级缓冲带紧邻位于北沙山和东部戈壁低矮沙丘区,宽200~300m,该带内严禁新建建筑物和新植树木,保持现有建筑和树木;一级缓冲带外围设立二级缓冲带,宽300~700m,该带内严格限制新增建筑和新植树木。按照《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8-2025》,缓冲区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8m。


 

图7.1 景区外围拟设缓冲区示意图


      近期规划的实施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有效治理和恢复景区核心区(大泉湾和小泉湾)风沙环境,恢复核心区的流场与沙山形态,特别是恢复偏北风和偏东北风时核心区的流场,遏制南沙山北进,北沙山中上部加积增高和大泉湾西部积沙。

      2. 中期规划(2016年~2020年)

改造北沙山北侧和西沙山北侧一级缓冲区内的近沙山区的防护林,使北沙山东北角积沙问题缓解,输导偏西风扰流西沙山北侧气流,进而加大西口区域的风沙输移能力和对南沙山西段北进起到有效的牵制,也在客观上减弱了偏西风扰流西沙山南侧气流,进而减弱南沙山向北的输沙能力,减少南沙山北进幅度。
      适当人为改造北沙山西南臂西南端,间伐西口外围缓冲区内的防护林,以增强大泉湾内的偏西风,促进大泉湾内的风沙输移平衡。
建立游客数量控制决策系统和开放区域决策系统。根据区域内前几日或前夜风况的输沙率和游客登山和滑沙时携带沙物质的数量来控制进入景区内的游客数量及滑沙位置,使游客对区域沙山的改造能力小于或接近自然本身的恢复能力。
      继续保持缓冲区内其他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缓冲区严格限制新增建筑和新植树木,二级缓冲区严格限制扩大建筑和新增树木。
      中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改造景区外围边缘地区,特别是景区西口的风沙环境,并恢复偏西风在大泉湾内的流场,以及有效遏制人为过度滑沙等原因造成的景区核心区的沙害。

      3. 长期规划(2021年~2030年)

南沙山南坡及以南地区的风沙治理。通过引入人工引水提灌,增加南沙山南坡及以南地区地表湿度,改变地表覆盖密度和植被结构,并在边缘地区辅以草方格等机械防沙措施,有效降低南沙山进入景区核心区的输沙量,并有效遏制南山北进态势。
改造景区东北部戈壁低矮沙丘区和外围缓冲区的防护林带,增强偏北风、偏东北风和偏西风进入景区内的风速,增强景区内的风沙输移强度。
       长期规划的目标是彻底解决南沙山北进之势,全面恢复大泉湾内的流场,实现风沙输移的动态平衡。

      第三节 规划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鸣沙山月牙泉环流受多重尺度环流影响,沙山变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不可或缺,环流与沙山变化之间形成了由多尺度、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系统,要彻底完全搞清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困难的事,因此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慎之又慎,对规划实施的顺序进行了严格分析排序,也就是下一步规划是在上一步规划后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划步骤实施,特别是三期规划内容的不可轻易调换,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测治理效果,做出适当改进。虽然在规划中我们已做出谨慎而详细的分析,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进行,未免有很多遗漏与考虑分析不周。因此除近期规划外,中远期规划在实施前须对之前的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分析,对预实施的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论证分析。

Copyright © 2019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敦煌市大景区管理中心开发
备案号:陇ICP备190003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