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规划(2013-2015年)
1.扩大地质公园区外围缓冲区范围,建议将保护区的上风向区域和洪水集流区域均纳入景区的缓冲区范围,图1。
规划好缓冲区内的旅游路线,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避免因机动车辆随意行驶碾压而破坏原始戈壁面,增加沙尘释放量,增强对雅丹的磨蚀作用;缓冲区内不得随意开矿、挖沙取土,倾倒垃圾等,避免阻塞洪水通道。
图1 地质公园区缓冲区边界(以流域边界为准)
2.建立园区基础设施风沙防治体系。
(1)园区太阳能、风能发电厂和停车场风沙防治。紧邻太阳能、风能发电厂和停车场的东侧开挖南北走向、深2米,宽2米,长300~500米,间距5米的两道捕沙坑,用开挖的土方在捕沙坑的东侧分别建立两道防沙堤,如图2,有效阻止来自东面戈壁上的风沙流,减少太阳能、风能发电厂和停车场的积沙和风沙打磨侵蚀。
图2 园区东侧基础设施防沙体系纵剖面图
(2)景区道路风沙防治。景区道路风沙防治不同于其他交通道路防沙,在考虑防沙效果的同时,还应与景区的整体景观相协调。景区内的主要风沙运动是以戈壁风沙流的形式出现的,只有在遇到障碍物时在其前后出现风沙堆积,无障碍物则不会产生积沙危害,因此建议景区道路尽量保持光滑,路基不宜过高,最好与上风向侧地面齐平的零高差路基,起到导沙和过沙作用,路两侧近处(20米范围内),特别是上风向侧不宜出现障碍物,这样可有效避免道路积沙,如主车道,以及规划车道1和规划车道2东段均可实施这种防沙体系。除上述戈壁风沙流外,在雅丹的下风向侧近处,由于气流扩散,风速降低,沙砾堆积,出现扇状沙砾丘,甚至出现沙砾丘掩埋道路的情况。道路应距离雅丹体下风向侧200m以上,尽量避开这些沙砾丘。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区域,如次车道西南段宜采取阻—固结合的防沙体系,即在道路上风向侧500米处设立高立式的阻沙栅栏,栅栏后设置50米宽的空白带,空白带与路堤之间采用砾石覆压固沙法,有效遏制路面积沙。而对于穿越沙丘区的规划车道3西南段,因其穿越流动沙丘区,同时考虑到景观效果,不宜在上风向侧建设大面积的防沙设施,宜以高架桥的形式通过沙丘区,在避免积沙上路的同时,可作为观赏沙丘区景观的观景台。
(3)对景区指示牌、道路里程碑的实施保护措施。主要通过对景区指示牌、道路里程碑的表面喷洒抗风化和风沙打磨的化学材料,提高其使用寿命。
3.精美雅丹体的保护
(1)对精美雅丹体建立各自的外围保护区。在雅丹群内者,其上风向侧保护区的长度不得短于20米,其余各侧不得短于10米;在雅丹群外在,其上风向侧保护区长度不得短于50米,其余各侧不得短于20米,必要时在其上风向设立导沙墙。外围保护区内严禁游客进入,保持地面的原始状态。
(2)在近洪水通道的精美雅丹体两侧,应设置洪水通道,避免洪水对其侵蚀浸泡。
(3)精美雅丹体的应急保护。优选人工化学加固方案,实施化学加固措施,保护精美雅丹体。通过以下三步优选人工化学加固方案:首先,对雅丹体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再用国内外主流的加固材料对标准样进行室内加固,测试加固后的试块的耐水性、抗冻融、抗风蚀等方面的性能,优化设计加固材料配方,得出实验室数据。其次,选择类雅丹体进行加固,在保证不对精美雅丹体造成破坏的情况下,选择跟精美雅丹体所处环境类似的雅丹体进行野外加固实验,并在野外进行模拟自然环境下的人工加速破坏实验,主要为水蚀、风蚀实验,得出野外实验数据;最后,结合自行研发的加固材料和国内外主流的加固材料在实验室和野外实验中的表现,选择适宜于经典雅丹体保护的加固材料和方法,对部分精美雅丹体进行加固保护。
4.加强宣传教育,禁止人为攀爬雅丹体。在景区科普片中增设禁止攀爬的环境教育内容,同时在景区的醒目位置和精美雅丹体周边设置警示牌,避免应人为攀爬破坏而加速雅丹地貌的衰亡过程。
5.增加园区基础和应用研究经费,加强园区风沙监测系统,增设洪水、地下水监测系统和雅丹体侵蚀监测体系,为今后优化设计保护方案积累基础数据。
二、远期规划(2016-2020年)
1.建设防洪设施。根据前期洪水监测数据,改造雅丹地质公园区中部现有的东北—西南向天然洪水通道,建议人工洪水通道设计应可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袭,同时避绕精美雅丹体和雅丹体集中区。
2.抗震与防坍塌加固。对一些精美雅丹体的悬空区和裂隙,利用成熟的遗迹保护加固技术进行加固,避免在其他外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和裂隙扩大。
3.防治地下水入侵。随着“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区域地下水位,尤其是西湖湿地的地下水位的快速上升,必然引起雅丹地质公园内地下水位的上升,对雅丹地貌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需实施防治地下水入侵措施。
4.完善优化区域风沙防治体系,优化扩大精美雅丹体的应急保护方案。